科技赋能 开启新“硒”望

本文转自:哈尔滨日报
科技赋能 开启新“硒”望
【科技赋能 开启新“硒”望】村民实施农作物增硒作业 。
■本报采访人员 罗彦坤
7月 , 骄阳似火 。 在巴彦县丰乐乡新立村丝毫看不到农闲的迹象 , 本该是“挂锄期”的乡亲们反而忙碌起来 , 背起水壶、喷雾器开始给农作物增硒作业 。 驻村工作队不断给乡亲们进行“头脑风暴” , 并通过“路径设计”打造新产业链 , 科技赋能开启了乡村新“硒”望 。
新立村共有耕地2.5万亩 , 历来以种植玉米和大豆为主 , 由于种植作物单一 , 经济价值增长率较低 。 哈尔滨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进村后 , 紧扣“强村富民、安居乐业”主题 , 由驻村“第一书记”抓产业振兴 , 结合当地种植经济条件 , 因地制宜谋划产业 , 确定了以富硒系列农产品带动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的项目 , 并按照“先小园、后大田”的思路推进产业建设 。
哈理工驻村工作队借助视野开阔、方便整合高校资源的优势 , 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 , 把富硒种植技术引入乡村 , 让乡亲们见识了富硒农产品的价值 。
刘百胜是新立村第一个在小菜园应用富硒技术的村民 , 给玉米喷洒富硒叶面肥他也最卖力气 。 “别小看这小园玉米棒儿不大 , 但每个能卖4元钱 , 1个顶过去的10个 , 这都是富硒技术带来的效益 。 ”刘百胜说 。
村民普遍认可了农作物富硒技术后 , 驻村工作队适时引进良种:“东农252”大豆、富硒黏玉米、富硒谷子等 。 为了让乡亲们尽快掌握技术要领 , 驻村工作队多次聘请省、市农业专家进村开展农业技术知识讲座 , 在村里培养起了第一批致富带头人 , 大力推进“村委会+农户”发展模式 , 注册“咱地儿”自有商标 , 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
有驻村工作队领头干 , 乡亲们一点顾虑都没有 , 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 随着富硒农产品迅速闯出市场 , 乡亲们的致富热情也越来越高 。 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乡村振兴专项工作会 , 组织乡亲们将市场锁定在“储存反季销售”环节 , 种植附加值得到明显提升 。
哈理工驻新立村“第一书记”相征说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关键 , 要立足特色资源 , 关注市场需求 , 发展优势产业 。 今年 ,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 , 将富硒产业进行了再升级 , “小菜园+大田”富硒作物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200亩 。 用富硒大豆榨油 , 豆饼混合谷糠当作猪饲料 , 养了100头猪 。 榨油打粮剩下的辅料 , 实现“过腹增值” , 加工成富硒猪肉 , 乡村的富硒产业链又多了一环 。 通过科技赋能保障农民稳步增收的路越走越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