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香石竹叶脉斑驳病


香石竹叶脉斑驳病【分布】上海、昆明、南京等地 。
【症状】在香石竹、中国石竹和美国石竹上均能产生系统花叶;香石竹叶脉斑驳病毒侵染香石竹植株出现不明显的花叶 , 幼叶表现系统性褪绿斑 , 叶脉上产生暗绿色斑点 , 老叶症状则不明显 。 感病植株生长迟缓 , 花朵小而少 , 花瓣上形成碎色 , 尤其在红色大花品种上特别严重 。 冬季叶片往往出现隐症现象 。
【病原】引起香石竹竹叶脉斑驳病的病原物为香石竹叶脉斑驳病毒(carnation vein mottle virus,CaVMV);这是一种病毒病害 。 病毒粒体线状,大小为790纳米×(18~1 9)纳米 。 钝化温度为60-65摄氏度 , 体外活存活期2-10天 。
【发病规律】香石竹叶脉斑驳病毒可以由汁液传播;桃蚜作非持久性传播;在农事操作过程中如剥芽、摘花等操作 , 病毒可以通过工具和手指传播开去 。 幼苗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植株的生长 , 人为摩擦接触机会的增多 , 以及蚜虫传毒的加快 , 致使病毒症状加重;采用黄色塑料板捕捉蚜虫 , 观察蚜虫高峰期与香石竹出现病毒症状之间的关系 , 发现上海地区5月和l0o月有两次蚜虫盛期 , 在蚜虫高峰期以后出现香石竹病毒病盛期 。 另外 , 如果从带毒植株上摘取扦条进行无性繁殖 , 可作远距离传播 , 那小苗必然会引起病毒病大发生 。
【防治方法】
1.香石竹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
①扦条种苗的带毒;
②农事操作的机械传毒;
③介体昆虫的传播 。
为此 , 防治措施也针对上述三个方面 。 生产单位所用繁殖扦条必须从无病毒植株上摘取 , 最好将繁殖母株与生产切花的栽培地分开 , 设立无病毒母本园专供摘取繁殖扦条 。 不要在切花生长地上摘取扦条 。 上海园林科研所采用茎顶培养法培育无病毒母株取得成功 。 茎顶大小在0.2-0.7毫米之间 , 其脱毒率可达50%以上;茎顶苗经过病毒鉴定 , 将无病毒植株采用茎段培养或者防虫温室里进行扦插繁殖 , 建立起无病毒母本园;以母本园植株作为繁殖材料 , 获得大量优质种苗 。 这种办法生产的香石竹具有苗壮、花大、花色鲜艳等特点 。 在香石竹切花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田间卫生管理、扦插、整枝、摘心以及切花的采摘等操作过程 , 对工具和手指经常采用肥皂等消毒 , 减少接触传染 。 防治介体蚜虫可以采用马拉松和西维因等杀虫剂 , 也可以起到减轻病害的发生 。
【【石竹】香石竹叶脉斑驳病】2、发现病株 , 立即拔除 。 母本种源圃与切花生产圃分开设置 , 保证种园圃不被再侵染 。 修剪、切花等操作工具及人手必须用3%-5%的磷酸三钠溶液、酒精或热肥皂水反复洗涤消毒 , 以防病毒传播 。
3、蚜虫尚未迁飞扩散前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液或2.5%溴氰菊乳油2000倍液杀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