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瘤能活多久,室管膜瘤二级20年不复发


得了神经纤维瘤可以活多久?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分布广泛 , 是信息收集和传递、整合的一类系统 。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 神经系统肿瘤发生最多的为胶质细胞瘤 , 占50% 。
胶质细胞也称神经胶质 , 是广泛分布于脑内的 , 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 。 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 , 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 神经胶质细胞可终身具有分裂繁殖能力 , 还能够吞噬因损伤而解体破碎的神经元 , 并能修补填充、形成瘢痕 。 大脑和小脑发育中细胞构筑的形成都有赖胶质细胞作前导 , 提供原始的框架结构 。 由于胶质细胞具有潜在生长能力 , 也就具备了转化为肿瘤的可能 。
胶质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 ,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 , 主要有四种病理类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性胶质瘤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 , Ⅰ、Ⅱ级属于低级别脑胶质瘤 , Ⅲ、Ⅳ级高级别脑胶质瘤 , 高级别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更高 , 占所有胶质瘤的77.5% 。
胶质瘤主要有四种病理类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性胶质瘤 , 胶质瘤属于恶性肿瘤 。 成人恶性胶质瘤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30%和13% 。
胶质瘤的年发生率约为5/100,000 , 男多于女 , 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高 。 恶性胶质瘤中 , 间变性胶质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见 , 其中胶质母细胞瘤约占所有胶质瘤的50% , 间变性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新诊断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5岁和64岁 。
目前认为胶质瘤的发生 , 是机体内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目前能够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 , 分别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 , 和与一些特定的罕见疾病相关的遗传突变 。 手机与胶质瘤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系 。
胶质瘤的病人主要表现有头痛 , 呕吐 , 视物模糊这些不确定的症状 , 还有的病人表现为癫痫发作 , 俗称”羊角风”、”羊癫疯” , 还有的病人表现为单个肢体瘫痪 , 或者精神淡漠 , 或者情绪改变 , 跟肿瘤所在脑内的位置密切相关 。
目前 , 胶质瘤主要依靠CT或MRI检查取得影像学诊断 , 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明确病理学诊断 , 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学诊断研究正逐步深入 。 特别一提的是 , 有的病人初始症状就是癫痫 , 检查未见异常 , 半年或一年后再次检查发现很大的肿瘤 , 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
对胶质瘤的治疗采取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 恶性胶质瘤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 。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 , 延长生存期 , 并获得足够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分子水平研究 。 由于大脑神经系统高度发达 , 所以在做手术中要尽量少损伤正常神经组织 , 避免造成更大损坏 , 就是说提高生存质量 。
恶性胶质瘤的术后放疗对生存有益 , 有文献表明 , 恶性胶质瘤复发多在原发肿瘤瘤床边缘外2cm范围内 。 所以对于恶性胶质瘤 , 即使在影像学上切除彻底 , 我们要采取对于附件脑组织的放射治疗 。 有助于延缓肿瘤复发 , 延长病人生存期 。
利用化疗可以进一步杀灭实体肿瘤的残留细胞 ,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平均生存时间 , 化疗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目前越来越被重视 。 特别是新型药物的开发使得治疗肿瘤的又有了新的手段 。
只有极少数胶质瘤可以达到真正的临床治愈 , 高级别胶质瘤大多会复发 , 即使是低级别胶质瘤也有半数会复发 , 而且复发时大多级别会升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