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信方式有哪些,从古至今的通信方式


古代通信的方式有哪些? 1、烽火
烽火 , 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 , 唐宋称作烽火台 , 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 。 烽火台一般相距十来里左右 , 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 , 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 , 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 , 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 烽火是一种简单而且快速的通讯方式 , 很适合平原或山区一带应用 , 抗日战争时期 , 乡亲们为了防止鬼子偷袭 , 在山顶放置消息树 , 看到敌人后就放倒以警示周边的百姓 。 这一点正是借鉴了烽火的作用吧 。
2、飞鸽
飞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鸽 , 所谓的飞鸽传书就是古人利用飞鸽识主和恋家的特点 , 再加上信鸽超长的飞行能力和惊人的记忆力 , 从而把一些重要的信件或情报绑在鸽子腿上 , 让信鸽来互相传递的一种便捷通讯方式 。
【古代通信方式有哪些,从古至今的通信方式】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三只青鸟 , 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 给人间播撒幸福和快乐 。 传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 , 当时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手中 。 后人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络 , 逐渐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
3、驿卒
驿卒是古代传递政府公文的人 , 一般又称为“邮子”、“驿夫” , 也就是现代的邮差 。 一旦遇上公文上有“马上飞递”字样时 , 就是八百里加急文书 , 这个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 , 驿卒要骑快马 , 以每天四百到八百里的速度进行传递 , 保证急件安全快速到达目的地 。
我国地大物博 , 幅员辽阔 , 为方便四下里联系 , 古代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 。 唐朝时“一驿过一驿 , 驿骑如星流” , 到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 , 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 , 驿道四通八达 , 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 。 驿卒也为古代通讯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4、苏武被“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 , 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押后安排放羊 , 一放10多年 。 昭帝即位后派汉使来匈奴 , 希望放了苏武 。 单于说苏武死了 。 汉使知道苏武没死 , 便诈说 , 天子在上林苑射到一只大雁 , 腿上系封信写着苏武没死 。 单于一看瞒不过去 , 只好把苏武放了 。
5、竹筒顺水而下
隋文帝年间南方叛乱 , 史万岁孤军深入剿匪 , 那时没有快递公司 , 只好把战报放进竹筒里顺水而下 。 据说“邮筒”就是这么来的 , 当然这有些牵强附会 。

古代通信方式有什么??? 古代通信简介、烽火传军情、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传书、黄耳传书、飞鸽传书、风筝通信、竹筒传书、灯塔介绍等 。
1、“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 , 始于商周 , 延至明清 , 相习几千年之久 , 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 , 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 , 俗称烽火台 , 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 。
高台上有驻军守候 , 发现敌人入侵 , 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 , 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 一台燃起烽烟 , 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 , 逐台传递 , 须臾千里 , 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
2、灯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 。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 , 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 , 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 。 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 , 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
3、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 , 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 , 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 。 到了唐代以后 , 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 , 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