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关系有哪些,列举种间关系( 六 )



其他
除上所述 , 生物种间还可以列举出一些其他的关系形式 。 例如 , 两种共居 , 一方抑制另一方 , 这叫做偏害(amensalism) , 亦称他害 , 微生物学又常称拮抗 。 一种生物附生于另一种生物体上 , 但并无物质交流 , 称之为附生(epiphytism) 。 还有 , 不同生物共居一处 , 但无直接联系 , 互不影响 , 保持相对独立 , 这叫做中立关系或中性现象(neutralism) 。
二、生物种间关系两类按性质可归并为两类 。 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 , 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 , 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 应该指出的是 , 所有这些关系 , 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 既非偶然相遇 , 也非临时凑合 , 而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 是生物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 例如菌根这种复合体 , 在裸子植物的化石中就已经出现 , 古已有之 。 又如蚂蚁与蚜虫共生的奇异表演 , 不仅在亚洲可以见到 , 就是在欧洲也能看到(在那里是很常见的) 。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作过精彩描述 , 苏联《大百科全书》中也有记载 。 同时 , 这些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界线也不是十分严格的 。 就以原始合作、共栖、共生三者而言 , 互助的性质相似 , 结合的程度有异 , 其界线很难准确划分 ,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转化的 。 例如 , 在自然条件下 , 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产乳贝氏固氮菌(Beijerinckia lacticogenes) , 可以是关系比较松懈的原始合作或共栖 , 而人为混合培养用于冶金时 , 则是十分密切的共生关系 。 再说共生与寄生 , 也是可以转化的 。 例如 ,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众所周知的共生关系 , 但在根瘤菌形成过程中的某段时期 , 却又是典型的寄生关系 。 又如鲫鱼与鲨鱼 , 一般都认为是寄生或附生关系 , 但鲫鱼有时也为宿主作些清洁工作 , 这时即为共栖了 。 至于寄生和捕食 , 其性质更为相似 , 前者是以小食大 , 后者是以大食小 。 说到底 , 寄生也是一种捕食关系 。
挪威为了保护雷鸟 , 于19世纪末采用颁发奖金的办法 , 鼓励猎取捕食雷鸟的猛禽和野兽 , 结果却引起球虫病在雷鸟中广泛传播 , 致使其后接着出现雷鸟的大量死亡 。 原来捕食者捕食的雷鸟 , 大多是体弱多病的个体 , 这些个体的淘汰 , 对雷鸟种群的发展是必要而有益的 。 这说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或寄生物和寄主)之间 , 既有相互对抗的一面 , 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 ,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寄生、捕食实际是生物种间的一类对抗性的共生关系 。 对抗的双方 , 在斗争中相互依存 , 相互制约 , 共同进化 。
【种间关系有哪些,列举种间关系】这样说来 , 生物种间的共生关系 , 从广义上讲 , 既包括着原始合作、共栖、共生这样的互助性共生关系 , 也包括着寄生、捕食这样的对抗性共生关系 。 整个生物圈 , 各个生态系 , 生物与生物间 , 就是在这种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中 , 息息相关、生生不止、共存共荣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