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关系有哪些,列举种间关系( 二 )



(一)正相互作用
1.偏利共生 仅一方有利称为偏利共生 。 如兰花生长在乔木的枝上 , 使自己更易获得阳光和根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营养 。 藤壶附生在鲸鱼或螃蟹背上 。 鲫用其头顶上的吸盘固着在鲨鱼腹部等 , 都是被认为对一方有利 , 另一方无害的偏利共生 。 2.互利共生 对双方都有利称为互利共生 。 世界上大部分的生物量是依赖于互利共生的 。 草地和森林优势植物的根多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 , 多数有花植物依赖昆虫传粉 , 大部分动物的消化道也包含着微生物群落 。 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 , 有的是兼性的 , 即一种从另一种获得好处 , 但并未达到离开对方不能生存的地步;另一些是专性的 , 专性的互利共生也可分单方专性和双方专性 。 3.原始协作 原始协作可以认为是共生的另一种类型 , 其主要特征为两种群相互作用 , 双方获利 , 但协作是松散的 。 分离后 , 双方仍能独立生存 。 如蟹背上的腔肠动物对蟹能起伪装保护作用 , 而腔肠动物又利用蟹作运输工具 , 从而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得食物 。 又如某些鸟类啄食有蹄类身上的体外寄生虫 , 而当食肉动物来临之际 , 又能为其报警 , 这对共同防御天敌十分有利 。
(二)负相互作用
1.捕食 广义的捕食者包括四种类型 。 ①传统意义的捕食者 。 捕食者捕食其他生物(被捕食者) , 以获得自身生长和繁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 ②拟寄生者 。 主要是膜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 , 它们在成虫阶段营自由生活 , 但却将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身上或周围 , 然后幼虫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生长发育(寄主通常也是幼体) , 最初的寄生并没对寄主产生伤害 , 但随着个体的发育 , 最终将把寄主消耗至尽 , 并使之死亡 。 通常每一个寄主只有一个拟寄生者 , 但也有几个拟寄生者共享一个寄主的情况 。 ③寄生者 。 寄生者通常生活在寄主体内 , 它们从寄主那里获得物质 , 从而对寄主的适合度产生影响 , 但一般情况下 , 寄生者并不会导致寄主的死亡 。 ④食草动物 。 这些动物取食植物 , 有些作用形式如同真正的捕食 , 因为它们完全将植物取食完 , 如食种子的动物;另外一些更像寄生者 , 比如蚜虫生活在植物上 , 获得生长所需的物质 , 并使植物的适合度降低;大部分食草动物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 , 它们只是消耗植物的一部分 。 2.寄生 寄生性天敌的寄主选择行为是一个等级的系列过程 , 除与寄主有关外 , 还与寄主的栖境(植物等)有关 。 一般包括寄主栖境定位、寄主定位、寄主接受和寄主适宜性 。 在这整体的寄主选择行为过程中 , 寄生性天敌通过探测与寄主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 , 识别寄主与非寄主 , 并判断不同寄主栖境与不同寄主间的收益性 , 最终对最适宜的寄主栖境和寄主作出选择 。 寄生性天敌在寄主选择行为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 , 主要包括化学与物理信息 。 这些信息大多与寄主植物和寄主本身有关 。 一般地 , 与寄主植物相关或与寄主间接相关的信息 , 由于其可探测性高而可靠性又相对较低 , 因此主要在寄主栖境定位中起作用;而与寄主直接相关的信息 , 尽管可靠性很高 , 但往往由于生物自身的进化而导致可探测性较低 , 因此主要在寄主定位及以后的各步骤中起作用 。 3.偏害作用 在自然界很常见 。 其主要特征为当两个物种在一起时 , 由于一个物种的存在 , 可以对另一物种起抑制作用 , 而自身却无影响 。 异种抑制作用和抗生素作用都属此类 。 异种抑制一般指植物分泌一种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的现象 。 如胡桃树分泌一种叫做胡桃醌的物质 , 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长 , 因此 , 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是没有其他植物的 。 抗生作用是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来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过程 , 如青霉素就是由青霉菌所产生的一种细菌抑制剂 , 也常称为抗生素 。

推荐阅读